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10篇
  免费   8891篇
  国内免费   10058篇
林业   8438篇
农学   6518篇
基础科学   6278篇
  12005篇
综合类   58788篇
农作物   8193篇
水产渔业   5416篇
畜牧兽医   19431篇
园艺   8772篇
植物保护   5420篇
  2024年   411篇
  2023年   2385篇
  2022年   5604篇
  2021年   5390篇
  2020年   5114篇
  2019年   4711篇
  2018年   3514篇
  2017年   5918篇
  2016年   3851篇
  2015年   5921篇
  2014年   6233篇
  2013年   7651篇
  2012年   10421篇
  2011年   10705篇
  2010年   10392篇
  2009年   9177篇
  2008年   9091篇
  2007年   8081篇
  2006年   6615篇
  2005年   5216篇
  2004年   3232篇
  2003年   1964篇
  2002年   2165篇
  2001年   1956篇
  2000年   1740篇
  1999年   731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8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3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杨树(Populu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林草复合系统中两种植物根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利用WinRHIZOTM对3 a生紫花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比根长(SRL)的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RLD降低了10.01%~54.29%,20~60 cm土壤中紫花苜蓿ARD降低了11.15%~37.30%, 间作苜蓿的SRL比单作苜蓿高10.52%~28.78%;间作增加了 0~40 cm土层中杨树ARD的20.36%~28.08%,增加了苜蓿种植区域0~20 cm土层中杨树RLD的15.51%~34.23%。杨树SRL受到的影响较小,仅在8月5日的0~20 cm 土层中测得单作和间作SRL存在差异,单作杨树SRL比间作杨树高14.46%。单作和间作苜蓿的最高产量均在第一次收获时期,间作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收获中产量分别降低了24.7%、30.9% 和 43.7%,与单作苜蓿相比,杨树/紫花苜蓿林草复合系统中苜蓿的总产量减少了31.2%。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发现杨树与紫花苜蓿复合经营为杨树林带增加了额外来自紫花苜蓿的收入,能够提高系统41%的生产力。综上所述,林草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根系分布及生长受到了不利影响,而杨树根系受到了有利的影响。相比单作种植,林草复合系统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提高新疆地区防护林带生态和经济回报率的潜能。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极端干旱区葡萄在不同微喷弥雾调控方式(WP1,架上喷水1 h;WP2,架下喷水1 h;WP3,地上喷水1 h)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及糖度的监测,分析葡萄园微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和糖度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用微喷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常规滴灌,不喷水)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平均温度低2.5℃~2.9℃,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同时可促进葡萄果实生长和糖度累积,WP1、WP2和WP3与CK处理相比,果粒纵茎高出2.88、1.76、0.9 mm,果粒横茎高出1.33、1.80、1.76 mm,果粒均重高出0.22、0.26、0.25 g,糖度分别高出7.75%、3.96%和5.53%。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天平均温度和平均温度是影响葡萄纵径和横径的关键微气候因子,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葡萄果实重量和糖度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白天平均温度为30.4℃~33.8℃、晚上平均湿度为49.5%~50.5%时接近葡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粒均重拟合值最大值。根据其相互关系和建立的回归模型,得出可以用白天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和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生长和糖度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不同增稠剂对以矿物油为分散介质的油悬浮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12.5%丙炔·吡嘧(丙炔噁草酮·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为对象,通过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方法,研究了有机膨润土、有机高分子和气相二氧化硅3类增稠剂单独使用及有机膨润土和其他两类增稠剂分别搭配使用对可分散油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流动特性指数(n)均小于1,为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除有机膨润土和高分子增稠剂Atlox Rheostrux100组合使用时体系更符合Casson方程外,其余样品均更符合Herschel-Bulkley方程。单独使用时,有机膨润土对保证体系稳定的效果相对较好;Atlox Rheostrux 100和Atlox Rheostrux200两种高分子增稠剂的效果差别较大,其中Atlox Rheostrux 100效果更好,这可能是由分子结构差异造成;两种气相二氧化硅类增稠剂由于不能有效形成氢键,效果较差。将有机膨润土和有机高分子增稠剂组合使用时,体系的稳定性有所提升,其中有机膨润土869和Atlox Rheostrux 100组合使用效果更好,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且具有良好的触变性,物理稳定性优异;有机膨润土869和疏水气相二氧化硅R974组合使用时则效果没有明显的提升。研究表明,流变学和多重光散射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表征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新型高分子增稠剂和有机膨润土具有协同作用,将二者合理组合添加能大幅提升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55.
菌株HN-2为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细菌,通过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鉴定生防菌HN-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以杧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作为靶标,其发酵上清液的正丁醇萃取粗提物的活性最好,抑菌圈大小为20.93 mm,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70.62 μg/mL。通过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数据结合基因检测的结果分析发现,正丁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脂肽类物质,其中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s)和泛革素(fengycin)等。通过显微观察发现正丁醇粗提物可以造成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的生长,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15 d内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对杧果果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贝莱斯芽胞杆菌HN-2的主要活性物质为脂肽类物质,其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6.
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揭示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个体分布格局,为该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自然分布于江西省永修县的狭果秤锤树种群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空间代替时间和O-ring完全随机零模型法,对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  结果  狭果秤锤树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幼苗和幼树的数量在整个种群中占绝对优势,种群更新状态良好,属增长型种群。狭果秤锤树种群在从幼苗发育到成树的过程中,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至均匀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聚集分布趋势减弱。在较小的尺度上,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表现出正相关或不相关,在较大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相关或负相关;负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幼苗与中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成树间(P < 0.05)。  结论  在自然状态下,狭果秤锤树分布格局受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种内、种间竞争影响,幼苗和幼树生长受限但数量较多,种群目前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种荚是大豆Glycine max防御霉菌侵染的第1道防线,部分大豆品种种荚具有极佳的田间霉变抗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与豆荚霉变抗性相关的快速鉴定指标。  方法  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以高抗大豆‘QWT15-2’、中抗大豆‘E1’和易感大豆‘E314’为研究对象,对离体种荚接种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  大豆种荚接种霉菌24 h后,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清晰观察到豆荚表皮病斑,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霉菌侵染后0~5 d,大豆种荚初始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大幅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上升、QNP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RET)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高抗大豆‘QWT15-2’维持了较健康的组织形态,各荧光参数表现稳定;中抗大豆‘E1’和感病大豆‘E314’受霉菌侵染影响,其表皮组织破坏严重、荧光参数变化幅度大;其中Fv/Fm、Fm、Fv、qN和QNP荧光参数对霉菌侵染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荚田间霉变抗性的鉴定指标。图4参17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抗病性等进行评价与鉴定.同时,利用布隆迪水稻品种V18和TOX,以当地传统大田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不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在生育期方面,与对照V18相比,IMBO试验基地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生育期较短,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和特优831的生育期较短,两地均表现为多数参试品种比对照V18趋向于早熟.在产量方面,IMB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18.97%、24.14%、25.86%、50.00%、31.03%、29.31%和24.14%;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37.04%、29.63%、14.81%、33.33%、33.33%和33.33%.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特优63、特优649和特优7571的综合抗病性较强.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实际产量为选择依据,插秧行间距20 cm×15 cm是较适合TOX品种的种植方式,插秧行间距20 cm×20 cm是较适宜V18品种的种植模式.[结论]综合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布隆迪种植的水稻品种特优649和特优7571.此外,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布隆迪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9.
Chlorophyll(Chl) biosynthesis is essential for photosynthesis and plant growth. Glutamyl-tRNA reductase(GluTR) catalyzes glutamyl-tRNA into glutamate-1-semialdehyde(GSA) and initiates the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Even though the main role of GluTR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effects caused by natural variations in its corresponding gene remain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characterized a spontaneous mutant in paddy field with Chl biosynthesis deficiency, designated as cbd1. With intact thylakoid lamellar structure, the cbd1 plant showed light green leaves and reduced Chl and carotenoids(Cars) content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 By map-based gene cloning, the mutation was restricted within a 57-kb region on chromosome 10, in which an mPingA 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MITE) inserted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OsHemA gene. Both leaf color and the pigment contents in cbd1 were recovered in a complementation test, confirming OsHemA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utant phenotype. OsHemA was uniquely predicted to encode GluTR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was dramatically repressed in cbd1.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in protoplasts demonstrated that GluTR localized in chloroplasts and a signal peptide exists in its N-terminus. A majority of Chl biosynthesis genes, except for POR and CHLG, were down-regulated synchronously by the repression of OsHemA, suggesting that an attenuation occurred in the Chl biosynthesis pathway. Interestingly, we found major agronomic traits involved in rice yield were statistically unaffected, except for the number of full grains per panicle was increased in cbd1. Collectively, OsHemA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Chl biosynthesis in rice and its weak allele can adjust leaf color and Chls content without compromise to rice yield.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